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法規政策的規定和要求,地塊須在開發利用前開展場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受紫金縣教育局的委托,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開展了紫金縣城西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并編制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現公示該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相關內容,征求廣大公眾的意見。
一、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紫金縣城西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塊(以下簡稱“本地塊”)
紅線面積:83500.11m2
地理位置: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城西村,中心坐標為:E:115.149463°,N:23.625064°。
土地使用權人:河源市紫金縣城西村
地塊土地利用現狀:依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 50137-2011),地塊現在為村莊建設用地(H14)、農林用地(E2)、坑塘溝渠(E13)
未來規劃:依據《紫金縣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地塊用地規劃為中小學用地(A33)。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
調查緣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關于印發《河源市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二、第一階段
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于2023年9月受紫金縣教育局委托,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于2023年9月展開了對本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完成《紫金縣城西九年一貫制學校地塊土壤污染狀況第一階段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編制。
通過人員訪談、現場踏勘、主管部門資料調檔等方式進行地塊相關資料收集,獲知了地塊和相鄰地塊的歷史使用情況。
本地塊歷史至今一直為城西村居住區、水塘、農用地和林地,水塘主要養殖草魚和鰱魚,從市面購買通威牌魚飼料喂養;農用地主要種植應季農作物;地塊歷史至今無明顯變化。
地塊外東側為城西村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林地,南側為城西村居住用地、農用地和林地,西側為城西村居民用地和林地,北側為城西村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林地;歷史至今無明顯變化。
根據資料收集與分析、現場踏勘和人員訪談,調查了本地塊的區域環境、現狀和歷史沿革,及相鄰地塊的現狀和歷史沿革,本地塊及相鄰地塊歷史至今均為城西村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林地,城西村村民在居住期間產生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由環衛清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排入附近河渠或用于農作物的肥料;水塘養殖魚期間產生的飼料包裝袋由相關單位回收重復利用;農用地種植當季作物,使用農家肥料,無農藥化肥存放點。地塊及相鄰地塊無潛在污染源,不會對本地塊造成污染影響。
本地塊內布設53個土壤快篩點位,地塊外布設2個土壤快篩對照點位,共布設55個土壤快篩點位。根據現場快速篩查結果顯示,地塊內和對照點土壤樣品的快速篩查結果均未超過對應檢測項目的第一類篩選值。
根據污染識別結果,地塊歷史用途為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林地;相鄰地塊歷史用途為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林地,地塊內與相鄰地塊歷史至今均不存在明顯污染源。
三、初步調查結論
通過第一階段資料收集與現場踏勘情況顯示,地塊內為城西村居住用地、水塘、農用地和菜地,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生產、使用、貯存、回收、處置、排放等活動。地塊歷史至今無外來填土,不產生工業生產廢物,地塊使用期間僅產生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且處理措施均符合環境管理要求。地塊及周邊未出現過污染事故,經對地塊和周邊的污染識別,不存在對地塊土壤及地下水產生污染的污染源;現場快速測定的結果分析也表明調查場地內的土壤中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可以忽略。地塊不存在《河源市農用地轉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試行)》中八種情況的任一種,環境狀況符合地塊規劃用地要求,無需進行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四、信息公示內容及時間
本次公示將本項目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結論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05月31日-2024年06月11日(7個工作日)。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子德
聯系電話:020-3430138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龍湖街道鵬飛園鵬飛街1號、3號、5號
六、征求公眾意見主要事項
公眾在發表意見同時盡量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
七、意見提交具體形式
關注本項目建設的公眾可通過電話方式直接與聯系人聯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