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京報一則“檢不出駱駝DNA的駝奶粉”的相關報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駝奶粉檢出牛或羊的DNA,有些甚至完全檢測不出駱駝的DNA。
▲圖片來源新京報
目前市場上肉(制)品種摻雜、摻假的現象時有報道,部分不法商販為了謀求不正當利益,在肉(制)品中摻加其它來源的品種,有的甚至全部為標稱以外的其它價格便宜的動物源性成分,例如牛肉(制品)中摻雜豬源性成分、羊肉制品中摻雜鴨成分、馬肉冒充驢肉等,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身體健康,擾亂了流通市場秩序和健康發展,同時也對民族宗教信仰造成一定的潛在沖突。
動物源性飼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被認為是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癢病傳播的主要原因,禁止疫區含牛羊源性成分的動物源性飼料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已成為防止動物疾病感染、流行的主要手段。
通過傳統感官鑒別方法如其色澤、氣味、組織性狀等對于肉及肉制品檢測,已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對一些添加了色素、芳香劑、深加工的肉制品,感官判斷可靠性更差,而飼料中的動物源性成分用常規方法就更無法分辨。
動物源性成分鑒定主要以基因比對手段確定產品中的肉品來源,是鑒別真假牛羊肉等一系列肉品辨別工作的科學手段。
熒光PCR技術利用發光技術對PCR擴增過程進行實時檢測,能夠準確對樣品中DNA的初始量進行定量,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等特點,可對肉及肉制品中動物源性成分進行快速、準確鑒別。
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具有CMA資質,依據以下檢測標準提供食品及飼料的源性成分檢測:
檢測標準:
《飼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檢測 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法》 NY/T 1946-2010
常見畜禽動物源性成分檢測方法實時熒光PCR法GB/T38164-2019
檢測項目:
食品中動物源性成分檢測
牛、羊、豬、雞、鴨、鵝、兔、狗、鴿子、貂、鹿、貉、駱駝等;
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檢測
牛、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