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保健食品的爭議由來已久,大部分是由于早期市場混亂,商家不實的宣傳,讓大眾對保健食品有了很深的抵觸。那么,保健食品真的完全不能入了嗎?

正規的保健食品,無論是國內生產的,還是進口的,都要經過監管部門審查備案,才能上市銷售,包裝上應印有“藍帽子”標志,并且有備案編號,在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官網上可查詢注冊、備案情況。(http://tsspxx.gsxt.gov.cn/gcbjp/tsspindex.xhtml)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它的本質是食品,不能“包治百病”,是不允許聲稱對疾病的治療作用的。在《GB 1674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中,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是:
“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國外它又被稱為膳食補充劑或者營養補充劑,這兩個名字聽起來似乎更加貼切。是一種日常膳食的補充,主要在膳食不能滿足身體營養所需時發揮作用。所以消費者應擺正保健食品的位置,理性購買。
保健食品對其聲稱的保健功能也是有嚴格規定的,超出規定范圍外的,都屬于虛假宣傳。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 非營養素補充劑(2022年版)〉及配套文件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擬定將增強免疫力等24項保健功能納入保健功能目錄,擬取消促進泌乳、改善生長發育、改善皮膚油份3項保健功能和原衛生部已不再受理審批抑制腫瘤、輔助抑制腫瘤、抗突變、延緩衰老4項保健功能。
購買保健食品也不是繳智商稅,正確、合理的服用保健食品對健康有益,有助于調節身體機能,改善身體狀態。但對于市面上宣稱諸如“抗腫瘤”、“治療三高”、“預防新冠病毒”等五花八門的產品,消費者要擦亮眼睛,不要相信不良商家的過分營銷、虛假宣傳。當身體出現疾病,一定要去醫院及時治療,不要貽誤病情!
保健食品相關檢測
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具備CMA檢驗資質,在檢測領域具備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可開展保健食品相關檢測:
檢測項目:
功效成分/標志性成分檢測:α-亞麻酸、γ-亞麻酸、人參皂苷、前花青素、總黃酮、蟲草素、D-甘露醇、左旋肉堿、番茄紅素、綠原酸、輔酶 Q10、大豆異黃酮、褪黑素、吡啶甲酸鉻、肌醇、鹽酸硫胺素、鹽酸吡哆醇、煙酸、煙酰胺、維生素 B12、咖啡因、ARA、EPA、DHA等;
其他常規檢測:感官、水分 、灰分、鉛、總砷、總汞、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和酵母、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
違禁成分檢測:
減肥類產品:西布曲明、N-單去甲基西布曲明、N,N-雙去甲基西布曲明、麻黃堿、芬氟拉明、酚酞等;
輔助降血糖類產品: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馬來酸羅格列酮、瑞格列奈、鹽酸吡格列酮、鹽酸二甲雙胍、鹽酸苯乙雙胍、鹽酸丁二胍、格列波脲等;
輔助降血壓類產品:阿替洛爾、鹽酸可樂定、氫氯噻嗪、卡托普利、哌唑嗪、利血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