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醫藥事業部總監陳林明參與研究的黃芩湯(HQD)論文發表在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medicine(IF=6.656),該題為“Huangqin decoction ameliorates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Role of gut microbiota and amino acid metabolism, mTOR pathway 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的研究旨在探討HQD對3%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小鼠結腸炎的影響,并在DSS誘導的FHC細胞損傷模型中評估了HQD調控的代謝物機制。
潰瘍性結腸炎(UC)的臨床治療手段目前還很有限,收錄于《傷寒論》的黃芩湯被廣泛用于改善胃腸道疾病,包括UC。黃芩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方劑由黃芩、芍藥、甘草、大棗組成,為治療熱痢腹痛之良方,有"治痢祖方"之稱,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
研究團隊發現,HQD能抑制體內DSS誘導結腸炎的炎癥,減輕DSS誘導的臨床表現,逆轉結腸長度減少,減少組織學損傷;HQD處理后,DSS誘導的腸道生態失調得到調節,腸道菌群達到新的平衡狀態;HQD通過上調氨基酸代謝激活mTOR信號通路,S6和4E-BP1的顯著磷酸化改善了腸上皮屏障功能障礙。此外,HQD調控的代謝物通過抑制DSS誘導的FHC細胞凋亡和調節影響細胞凋亡和細胞間連接的蛋白質來保護上皮屏障完整性。
該研究對于闡明傳統中藥的作用機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可為中藥新藥的開發開辟新領域。